潇贺古道与古广信文化
亘五岭有一个决口五岭山脉连亘在广东、广西和江西、湖南省的边界上,这些崇山峻岭,海拔都在1800米上下,历来是岭南北面的天然屏障。但在西段的萌渚岭和都庞岭之间有一个决口,在决口形成的峡谷走廊上面,分布着北流的潇水和南流的贺江,两江上源众多的支流交楔,其间的分水岭高仅一两百米,可以靠一段短而不陡的山路接驳起来,形成一道天然的南北交通线。古时人类交通往来以河流为主,他们的渔猎生活也依附着河流,上述得天独厚的地形特征孕育着古人类。
封开县出土的“垌中岩”人牙化石证实了十五万年前,当地开始有人类活动。贺州市和封开县出土大量形制相同的陶器和石器工具,把这条交通线有物证的历史推到万余年之前。1990年贺州市沙田岩垌墓发现一件战国神兽铜尊,头长鹿角形似麒麟,造形和纹饰移植于商周文化,尊盖的盘蛇和尾部的龙雕把饰则属百越文化色彩,它是华夏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的见证。这件国宝成了1993年中国文物精华展览的会标,它能令你浮想连翩,2000多年前造出这么精美器皿的地方,文明程度不能不教人惊叹和折服。
秦始皇筑“新道”接驳潇贺两水潇水和贺江支流到了源头附近,难免淤浅不能行舟,只好舍舟步行以通达接驳的河流,这一来交通不算畅顺。但是比之翻越五岭的任何一座大山,却要轻松得无法比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岭南新疆土的管治,迁徙大量移民修筑通往南方的“新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在这块地方,它成功地利用这一带的地形,达至最佳效果。
据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志》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修筑了一条170公里长的石路,从湖南道县双屋凉亭到广西富川县古城,分别与潇贺两水的干流接驳起来。潇贺两水清而深,流量都很大,可以通行相当大的船只;“新道”通行马车,在“新道”两端,自然准备好足够的马车和船只,使全线畅通无阻。“新道”使得岭南对中原的古代交通,发生了一次大飞跃。过“新道”沿潇水北行,入湘江,再过洞庭湖,进到长江,然后溯汉水北上,可以抵达古都西安;沿贺江南下,入西江,再从四通八达的珠江水系,可以抵达两广的许多地方,远至越南。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设交趾刺史部管辖岭南。同时在贺江、漓江与西江交汇的地方(今封开与梧州市区一带)设立广信县,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两汉时期,交趾刺史部两度设于广信,共达300年之久,广信成了名副其实的岭南都会。广信县名一直持续到南北朝,且为历代皇帝珍视。
王莽篡汉,改国号新,一度改广信为新广;梁武帝又改广信为梁信。隋唐以后置封州,辖境正好与今封开县相同。由于广信历史上名气大,后来也就成了广东和广西的名称来源: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
世界最早地图有标名1972-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栩栩如生的西汉女尸和数千件随葬文物,轰动全球。大批量的丝织品、陶器、漆器、乐器模型、竹简、帛书古籍,件件都是稀世珍宝。其中有两幅地图,汉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驻军图》。这两幅起码绘于2171年以前的地图,比保存于西安碑林全国最早的南宋地图,一下子提早了1300年;它们又是全球最早的地图,公元二世纪托斯密著《地理学》所附地图号称世界最早,还是晚了300余年,精密度亦相形见绌。《地形图》和现在地图的方位恰好相反,是上南下北的。它的下方属西汉管治的长沙国,画得很详细,全图有数十个标名;上方属赵佗的南越国,画得很粗略,只有“封中”一个标名。
“封中”何解?学术界一直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愚意《辞源》记载“中,泛指其所也,如吴中、蜀中”可作诠释。古代以“中”称地名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以古国名加“中”的,如“秦中”,有以水名加“中”的,如“汉中”,“封中”也是水名加“中”一例。贺江古称封水,“封中”即今贺江流域,和地图所标位置吻合。图下方还有两个与“封中”规格相同的标名,“深水源”和“帝舜”,以及象征舜陵的九根柱子。潇水古称深水,三个迥异于其他的标名联系起来,揭示了先秦时代这条交通线上的滚滚人流,其中有著名的帝舜在这里葬身。两幅西汉地图都是针对湘西南部与粤桂交界地方的形势而绘的,表明汉初就把贺江流域列为进攻或防守的要冲。南越国首府番禺(今广州)本已入图,却没有标名。在当时统治者心目中,“封中”的战略地位远比番禺重要。
汉初中原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铁器和牛率先通过贺江流域输入岭南。高后禁运铁器和母牛激起赵佗反叛,可见关系重大。而率先受惠的贺江流域,生产水平自然更高。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悬谜。番禺(今广州)在先秦已有原始的对外贸易,《史记》把它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可是汉武帝平南越后,派出宫廷组织的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和黄金,从北部湾出发,越过南海,绕过印度支那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湾,抵达印度半岛南部和隔海相对的古斯里兰卡,最远时也曾抵达古罗马帝国(大秦)。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汉书》有详细记载。
可是始发港口只有徐闻、合浦和日南障塞(边防关卡)三处,偏偏没有番禺。而且其后400年间,历史文献也没有番禺对外贸易往来的记载。有外贸基础的番禺反而销声匿迹,成了一个历史悬谜。
究其原因,是番禺受赵佗管治几十年,汉武帝为了摆脱其残余势力,把政治中心转到广信。( 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