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贺州文化概说
2016-05-30 10:05  

贺州文化概说

贺州市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部,总面积约为11855平方公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的一个地级市。贺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便在这里设置贺县;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五年,即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到隋朝时改名为贺州,延续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丰富多彩,且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十分古朴奇异的民风与民俗活动。在这里,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以及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汇,早在明清时期,这里便成为了桂湘粤三地的商品集散中心,也正是由于贺州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造就了这里为数众多的人文景观与名胜古迹。

 

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富川县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等。境内还出土有战国时期代表岭南文化的重点文物神兽麒尊。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

建筑文化

黄姚古镇坐落于贺州市昭平县的东北部,其发祥于宋朝时期,在明朝万历年间陆续兴建,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最为鼎盛的时期,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由于该镇上以黄、姚两姓的住民为多,因此命名为“黄姚”。如今,全镇共有居民600余户,主要街道八条,房屋大多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黄姚古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且交通非常不便,因此该村镇一直便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状态,故而使得当地古老的建筑以及大量的文物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作为敌后根据地,曾经有很多爱国人士来到过这里,这些文物与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如韩愈、刘宗标的笔墨,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以及千家驹等文化名人的寓所,而且还有许多诗联碑刻。

民族文化

民俗

瑶族盘王节也被称为还盘王愿或是跳盘王,是瑶族人祭祀他们的始祖盘王,即盘瓠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日,瑶族人都会汇聚起来,载歌载舞,用以纪念盘王,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了盘王节。如今,盘王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庆祝丰收的联谊会,到时候,青年的男女们便会借此机会以歌述情,寻觅佳偶。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举行,也可以几户或是同宗同族人一起举行,但不论是以哪种形式进行,都会进行杀牲祭祀,并设宴款待亲友,节日通常为三天两夜,少数地方还会有长达七天七夜的。盘王节的程序是固定的,首先要敬奉盘王,之后大家一起唱盘王歌,跳盘王舞。《盘王歌》的主要内容为以诗的形式叙述盘王一生的事迹;而盘王舞以鼓锣伴奏,体现出瑶族先民们耕种狩猎与出征杀敌的形式,并会便随着男女的伴唱。

舞蹈 

贺州的长鼓舞是瑶族民间传统歌舞中典型的代表,在表演时,鼓手以左手握住长鼓的腰部并上下翻转,右手则根据节奏拍击,边舞边击。其表演的动作主要包括造屋、制鼓、耍鼓、模拟动物以及祭祀等,其中还有的会在一张八仙桌上起舞,通常会以唢呐与锣鼓进行伴奏,有时也会唱“盘王歌”进行助兴。长鼓舞主要包括“单人舞”、“双人舞”以及“群舞”等类型,并具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都分为“起堂”与“移堂”等若干个动物细节。长鼓舞大都为反映瑶族人的生产斗争与生活习俗,体现出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与理想愿望,故而有着瑶族所特有的风格。瑶族长鼓舞是一种喜庆的舞蹈,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

音乐 

瑶族是中国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清代诗人屈大均就曾写下“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的诗句。瑶族音乐有着多样的曲调,可以说喜、怒、哀、乐全都包括,其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主要有《酒歌》、《蝴蝶歌》、《拉发歌》以及《香哩歌》等。在平时的生活中,瑶族人用歌来代替语言已经习以为常,可以说是无歌不成戏,因此,瑶族人从小便开始学唱歌。每年的除夕之夜,长辈们都会教晚辈唱歌,其中男的学唱红白喜事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节歌”以及生产劳动的“气节歌”与“知识歌”等;而女的则学唱“绣花歌”与“生孩子歌”等。因此,瑶族是一个非常擅长唱歌的民族,且他们所唱的歌独具特色,所表现的思想更是十分深刻。

客家文化

千百年来,贺州客家人艰苦创业、克勤克俭、爱国爱乡、崇文尚武,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从十月怀胎到供学公田,从谈情说爱到洞房花烛,从跪乳谢师到状元醉,客家人的生、老、病、死、婚嫁恋爱、祭祀劳动无一不贯穿着重教崇文的思想。

贺州客家人是在清代由于广东社会秩序不宁,土客相斗激烈而大量迁入的,因此贺州旧时的客家人往往是聚族而居,房屋多是群体式,俗称客家大屋。每座大屋以姓氏为单位。这反映了客家人由于不断迁徙为生存立足而形成的居住形式。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八步莲塘镇的“江氏客家围屋”,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并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近一两年来,先后有海内外的《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夺宝英雄》等剧组到此取景拍摄。

一座客家大屋,往往聚居着几十户人家,前人为后人着想,屋地选择在比较宽阔利于发展的地方,先盖一厅两房结构的住房,厅比较大,是会客及祭祖的场所。起初厅前没有大门,只用木条或竹篱暂时封上,开一临时出入的门,厨房也是在屋旁搭一个小棚暂用,待经济条件允许后再于大厅前建天井处加两间廊房及门厅,正式安上大门,并在屋旁建好永久性的厨房、猪栏等附属建筑,到此,一间客家住房才算正式建成。以后随着儿子长大成人分家后,有能力的又在屋的左、右两旁继续起房,起的样式也是先一房两厅,接着加廊房及天井大门。如此,子子孙孙繁衍,几代以后,一座颇具规模的客家大屋也就告成。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大屋一般都建有围墙,围墙为厚达一米以上的夯土墙。其内有宽敞的大院,供各家人乘凉。并在围墙的转角处的内院建一至二座四层高的警戒房,俗称“炮楼”,底层作厨房及存放杂物,二层储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一般是住青壮年,以防盗匪。大屋内院落重叠,屋宇参差,很有气派。

旅游文化

贺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旅游城市,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一是自然生态景观迷人。美丽的姑婆山和大桂山两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贺州城外遥相呼应,神奇的碧水岩、紫云洞争相媲美,还有奇特的贺州石林、天然的贺州温泉、迷人的钟山、荷塘十里画廊等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了贺州市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方圆80公里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贺州市区北面,距市区中心26公里,平均山高海拔800米,主峰姑婆山海拔1731米,峰高谷深、山势雄伟。年平均气温18.2℃,相对湿度8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65856个,园内植物种类有160多个科、1040多个品种,鸟兽130多种。贺州石林形成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以及自宋朝以来一千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丛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暗井密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贺州还有着温馨恬静的田园风光,有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有堪称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的自然保护区,温泉、瀑布、秀丽的风光随处可见,集溶洞景观、田园风光与明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昭平黄姚古镇风景区以及文明阁、千年古榕等人文景观,贺街古镇、古塔,屹立江中、景色秀丽的贺州市浮山、石城和客家围屋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目前,贺州已开发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十八水景区、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玉石林景区、贺州温泉景区、黄姚古镇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紫云仙境景区等,其中还有玉印浮山、临贺故城、客家围屋、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贺州形成了以森林度假、自然生态、温泉疗养、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贺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繁多,民风古朴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有国宝级文物——麒麟尊(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玉印浮山、客家围屋、黄姚古镇、古名城、回澜风雨桥、秀水状元村等人文历史景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路花温泉、荷塘十里画廊、天下第一洞——碧水岩等众多自然山水风光.贺州市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还成为香港著名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及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春蚕织梦》,电影《冰雪同行》等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地。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